一) 幼儿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幼儿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为将来的成人劳动做准备”,而是经由 劳动教育萌发幼儿强烈的劳动情感。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及“引导幼儿尊重、关 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这些政策文件都不约而同地指 向了劳动情感的萌发。在情感目标的指引下,习得基础的劳动知识、掌握简 单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成了幼儿劳动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是劳动情感萌发的基础,也是不 可或缺的积累准备,而幼儿一旦有了强烈的劳动情感,便会更加激发和强化 产生更多的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又能进一步促进劳动知识、劳动技能、 劳动习惯等劳动素养的养成。如此循环反复,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巩 固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二) 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范围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是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质性部分,是幼儿劳动教育 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 自我服务性劳动是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各项日常生活劳动,如穿衣戴 帽、洗脸刷牙、收纳玩具、整理物品等。这类劳动是幼儿劳动教育的主要内 容,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需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 的好习惯。公益性劳动是为班级、幼儿园或社会进行的各项劳动,如担任小 值日生、垃圾分类、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成人劳动等。这类劳动能够让幼儿初 步体验劳动为他人谋幸福和改造外部环境的意义,培育幼儿热爱劳动者、尊 重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社会品格。亲子性劳动是在家庭中家长与幼儿共同 参与融洽亲子关系的各项劳动。可以是优化家庭生活环境的劳动行为,如 打扫家庭卫生、一同购物、给花浇水等,也可以是服务家人的劳动行为,如给 妈妈倒杯水、给爸爸捶捶背。这类劳动拓展了幼儿劳动教育内容,又能根据 孩子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