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53次

问题描述: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规范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涵盖了课程性质、目标、任务、实施建议等方面。以下是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阅读: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略读和浏览,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

写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口语交际: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二学段(3~4年级):

识字与写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阅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习作: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能尝试用简单的报告、请示进行表达,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口语交际:能根据交流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能就适当的话题进行表达。

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教材编写建议:教材应体现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学策略。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语文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些内容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旨在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