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俗称喜头鱼、鲋鱼、鲫壳、鲫瓜子、佛鲫等。
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型略小,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眼大,口位于前端。头短小,吻钝。无须。鱗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 一般体背面青褐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色泽由背部的灰色逐渐过渡到腹部灰白色。鲫鱼是一种生长较慢的中小型鱼类。1冬龄鱼体长5厘米;2冬龄体长10~14厘米;3冬龄鱼达18厘米。 雌雄鱼个体的生长速度不同,随着年龄增大,雌鱼的生长速度比雄鱼快。在不同水域中的鲫鱼生长有明显差异。鲫鱼属于底栖鱼类,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江河湖泊中,特别是水草丛生的浅水湖汊和池塘中。鲫鱼是我国分布广泛的淡水鱼类之一,对各种类型的水体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快,易伺养,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 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華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时栖息下来。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 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人水底深处越冬。 鲫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各种水草,还常食高等植物的种子、植物的碎屑等,也很爱吃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在自然情况下,生活在不同水域的鲫鱼的性状都有一定的变化和分化,形成鲫鱼的地方种或经人工选育形成各种优良品种。 从鱼类生长看,可将鲫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体型,体高为体长的40%以下,通常生长缓慢,主要有野鲫等:另一类是高体型,体高为体长的40%以上,生长较快。我国人工养殖的鲫鱼都属高体型,主要有银鲫(包括黑龙江银鲫、方正银鲫、异育银鲫、松浦鲫等)、白鲫、彭泽鲫、淇河鲫、滇池鲫、龙池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