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两者的共同点吧——它们都是通过「质量-能量」的转化关系来释放能量的过程。
也就是大家常常听到的「质能方程」,E = m c^2。方程中的c是光速,是一个非常大的量。而其平方,则更是极为巨大的量,只要想办法将质量转化成能量,就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而核聚变、核裂变,其实都是将质量转化成能量的手段,只是方法上有所差异。铁(Fe)是结合能最高的,所以它既不能通过聚变产生能量,也不能通过裂变产生能量。所谓聚变,即是质量小的元素融合产生质量大的元素,同时释放出能量。氘(氢的同位素)与氦3发生核反应,产生氦4、质子,以及能量。铁元素之前的元素可以通过聚变产生能量,而铁元素之后的元素,则需要利用裂变产生能量。裂变,即一元素经过核反应,分成几个质量更小的粒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铀235吸收一个中子,变成不稳定的铀236,之后裂变成Kr92与Ba141,同时释放出能量以及三个热中子。这些中子可以作为其他铀235的引信,一个接着一个地引爆,即所谓「链式反应」。核电站中需要平稳的核反应,所以这些中子的速度不能太快,需要使用减速剂,通常使用「重水」、「轻水」,即用氢同位素合成的水。这也是「重水反应堆」、「清水反应堆」的来历。核聚变相对产生的能量更高,释放出的物质几乎没有辐射污染。但其所需的条件极为苛刻,需要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引发反应。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着力研发可控核聚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