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鸵鸟繁殖方法

286次

问题描述:

人工养殖鸵鸟繁殖方法,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严格选择种蛋须来自优良、健康的鸟群,挑选种蛋时,先将薄壳蛋、砂壳蛋、钢皮蛋及过大、过小、过扁、过圆、污染面积过大的种蛋挑出。

对刚产出的种蛋不宜马上入孵,要蹙贮存24小时以上,但最好不要超过6天,保存的温度以15℃为宜。若保存期超过6天,需要降低温度,保存种蛋的相对适宜湿度应为70%~80%,并注意贮存室的通风。种蛋保存时,应大头朝下,每天翻动1次。鸵鸟孵化技术完善卫生消毒措施1.鸵鸟蛋贮藏室的消毒。每2天用消毒液擦地板1次,隔2周全部清洗、消毒,并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

2.种蛋的消毒。鸵鸟产蛋时,饲养员要用消毒纱布接住,然后送孵化室消毒,消毒剂量每平方米用37%的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熏蒸30分钟。如果没有接住,用经消毒液浸泡的纱布擦去表面赃物,马上送孵化室消毒。入孵之前,用消毒药(温度不要超过40℃)浸泡20~30秒,然后用消毒过的干纱布擦干种蛋即可入孵。

3.孵化室的消毒。孵化室地板每隔2天用消毒药拖擦1次,墙壁、天花板每隔半个月用消毒药喷洒1次,1个月进行全面清扫1次。

4.孵化机的消毒。每次孵化之前,孵化机内外及表面用消毒药擦拭一遍,并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适宜的孵化条件1.适宜的温度。经验发现,室温在18℃~25℃时,如果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温度控制在37℃效果最好,随着室温的升高,孵化温度可适当降低。也可采用变温孵化法,将孵化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温度可分别控制为36.5℃、36℃、35.5℃,其相应相对温度分别为22%、23%、25%,并且种蛋可按大、中、小或重、中、轻3个档次,实行分机孵化,能提高孵化率和健雏率。

2.适合的温度。对于恒温孵化法,前期孵化温度可控制在20%~25%,转入出雏机湿度应相对提高,通常为30%~40%,后期湿度相对较高有利于雏鸡啄壳。

3.合理通风与凉蛋。胚胎发育需要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气体不要超标,因此,应定期通风换气。鸵鸟蛋的体积较大,蛋壳较厚,尤其后期产热较多,应主要凉蛋。

4.正确的腐化操作过程。入孵时,一定要使鸵鸟蛋的大头朝上,依贮存期、产蛋期分清批次,认真记录,尽量不要混孵,以免造成出雏的混乱,孵化过程中要翻蛋,孵化程序为:蛋的挑选→消毒→贮存室→孵化室→入孵→消毒→出鸟→发鸟作业,避免交叉感染。

其他答案

人工饲养的鸵鸟每天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因此,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行饲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鸵鸟就在运动场上围着边网跑步,跑1520分钟后进行交配、采食。所以首次饲喂时间以早6点半至7点半为宜。1天饲喂4次,每次饲喂的间隔尽可能相等。饲喂顺序可以先粗后精,也可以把精饲料拌入青饲料中一起饲喂。精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千克左右,以防过肥而使产蛋量下降或停产。

二、饲料与营养

产蛋期鸵鸟配合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代谢能10;

5兆焦/千克。青饲料以自由采食为主。特别要注意种鸟对钙的摄入,除了饲料中给予足够的钙磷外,在栏舍内可以设置饲喂骨粉的食槽,任种鸵鸟自由采食。

三、分群

雌鸵鸟在2430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鸵鸟在36月龄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前以大群饲养,每群2030只,产蛋前1个月进行配偶分群。一般是4只(1雄3雌)为一饲养单位。分群工作一般是在傍晚进行,先将雌鸵鸟引入种鸟舍,然后再将雄鸟引入,这样可以减少雌雄之间、种群之间的排异性。

四、运动场

鸵鸟体型较大,需要的运动场面积相应也要大。1个饲养单位(1雄3雌)约需1500平方米左右。这样可以给鸵鸟提供较为自由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受精率,防止过肥。鸵鸟一般是有规律的自由活动,不必驱赶运动。如果饲养群较大;

7只或14只以上为一饲养单位,则需要驱赶运动,最好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驱赶12小时。运动场要保持良好的卫生,随时清除场内的粪便和杂物,在鸟栏和食槽旁不要随意放置杂物,以免鸵鸟误食硬性异物,导致前胃阻塞和肠穿孔,造成非常死亡。运动场及棚舍最好每周消毒1次。

五、休产

为了保持雌鸵鸟优良的产蛋性能,延长其使用年限,需强制休产。一般掌握在每年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休产期。休产期开始时雌雄鸟分开饲养,停止配种,停喂精料5天使雌鸵鸟停止产蛋,然后喂以休产期饲料。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