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建城史

261次

问题描述:

淮阴建城史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夏代,淮阴以淮河为界,分属徐、扬二州之域。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淮阴县治所设在今楚州区。西汉初,分出淮阴县西南地域置富陵县(今洪泽湖内和洪泽、盱眙的部分地区)。高祖六年 (公元前201年),封韩信为淮阴侯,淮阴为其封邑。十一年,韩信被杀,淮阴侯国取消,仍称淮阴县。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富陵为其属县。王莽篡汉,改淮阴为嘉信,并改临淮郡为淮平郡。东汉初并临淮郡入东海郡,淮阴县属之,且撤富陵县,其地入淮阴县。晋武帝初,仍属临淮郡。太康三年(282年),移广陵郡治于淮阴,至晋元帝渡江,广陵郡 移去,其间共三十四年。东晋以征北、镇北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或徐州刺史镇淮阴,淮阴遂为重镇。永和八年(352 年),荀羡以北中郎将徐州刺史镇守淮阴。他认为淮阴旧镇"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以观 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却"无地屯兵",因而在秦汉故城(即甘罗城)之南一里 许,营造新的城池(后来的淮阴故城,今码头镇附近),自此淮阴为南朝国防要地。隋初,复为淮阴郡,不久废淮阴郡为淮阴县。大业初(605年),并淮阴于山阳县(今楚州区)。唐武德初年,恢复淮阴县建置。五代至北宋时,仍称淮阴县。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划出淮阴县西境置吴城县,三年后又复归淮阴县。

其他答案

淮安有着2200余年的建城史,有“铁打的淮城”之美誉,历代为军事重地。

淮安府署现为全国文物(现名淮安)位于江苏腹地。上古淮阴属淮夷,春秋属吴,吴亡属越,战国时属楚。秦王政24年灭楚国(前223年)后淮阴始建县,史称淮阴。自隋朝后设楚州,元初升楚州为淮安路。明初朱元璋改设淮安路为淮安府至明末。清初淮安府属江南省,顺治十八年(1661)改隶江苏省)。明清时期淮安为全国漕运中心,漕运总督、河道总督、淮关监督先后驻节淮安。淮扬海道(兼盐法、漕务、海防,加提法使衔,屡次更名为淮扬道)先驻府城,后移驻清江浦。

淮安府署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淮安历史上曾并称运河沿线淮扬苏杭“四大都市”。1986年淮安(原江苏省淮安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其他答案

古代淮城的形成,得从吴王夫差说起。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统兵伐齐。为解决运兵屯饷的问题,他决定从邗城起引长江水,出射阳湖后向西北折向淮滨,止末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邗沟。因“沟水高,淮水低”,舟船至末口无法入淮。于是夫差命士卒“筑堰于北辰”(明天启《淮安府志》)车坝入淮。后过往客商南来北往,均在此盘坝入淮,使得当地的经济、人口、市容得到逐步的发展。到了秦汉之际,此处已形成为一个大邑。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7年)置射阳县,当时淮安县的前身山阳县(包括北辰堰)为其境内的一个大镇。东晋时始分立山阳郡,山阳县与射阳县并立。晋哀帝隆和二年(363)十二月,庾希镇山阳(《水经注》),可见当时山阳已是一座城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