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成人的思维引导孩子,但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评判孩子。
孩子在未得到思维教育前,基本上由情感喜恶影响行为。所以遇事要多给孩子讲道理,这指的是在孩子看你做某件简单的事或与孩子一同看到某种简单现象时,要用逻辑向孩子简明分析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长期耳濡目染,孩子便会具备用逻辑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当孩子言行存在问题需要纠正时,不要只提要求不讲道理,否则孩子会把你的要求理解为大人蛮不讲理。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逼迫孩子屈服就范,而是为了让孩子接触(学习)到你讲这个道理时的逻辑过程,即你是怎么摆事实、怎么举实例,分析、推理、判断得出要孩子接受你这个观点、决定或要求的?务必记得:孩子是有自尊和自主意识的,并且孩子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是不能和成人等同的,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能用成人标准评判孩子的反应。有些大人批评教育孩子时认为孩子的反应是不听话、不懂事、死倔、顽固,其实可能是在用成人标准评判孩子了。你还记得吗?年幼时曾经很烦父母对我们唠唠叨叨讲那么多道理,但成人后我们竟然对父母讲的那些道理铭记在心,并且满怀感恩。其实不是不接受,而是当时理解力和执行力没达到,但若没有父母讲那些道理的潜移默化,会有我们后来那么多进步吗?2、用成人正常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教孩子,不要学孩子腔调和降低思维层次嗲声嗲气教孩子。思维通常会用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语言表达对思维进步是有影响的,并且教育孩子时都要借助语言表达,所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同样要注重语言表达的方式。孩子因声带未发育成熟,是发不了成人声音的,但应该让孩子思维和语言表达趋向成熟化,而不是使孩子语言表达和思维层次幼稚化。
3、大人误解或对不起孩子时要主动向孩子表达真诚道歉,但道歉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正向道理逻辑,而不是让孩子变得情感脆弱负面。即一旦孩子掌握了逻辑推理这个思维工具,就应用于健康正向上,而不应用于消极负向上。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但还不成熟的个体看待,让他们学会有逻辑地去思考和做事。孩子从小到成熟有将近20年的成长期,耐心的点点滴滴但又是有价值的学习足以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成熟积累,这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看家本领。这首先要求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是有逻辑的并能提供有价值内容的人,否则孩子要成为优秀将很辛苦很困难甚至会沦为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