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迎来新一轮科研成果的“井喷”:天舟一号上太空送货加油、“蛟龙”号下探马里亚纳海沟、C919大型客机首飞、量子计算机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去年“科技三会”以来,我国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的集中亮相不仅极大提振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令全世界投来注视的目光。
对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热列兹尼亚科夫评价说,这是中国航天向建设轨道空间站迈出的“巨大一步”,这在国际航天界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我们见证了另一位重要选手的崛起”。对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六千米处,世界第一个下潜到地球最低点的美国海洋学家沃尔什表示,中国的深海探索正在推进人类对海洋、对地球的认知,这让人印象深刻。他还特别称赞了由中国上海海洋大学等机构打造的万米级“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项目。沃尔什说:“他们的工作相当脚踏实地,先设计建造最有利于现阶段科研的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然后才是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我希望他们的探索工作富有成效,并预祝他们未来取得更大成功。”对于中国大客机C919首飞成功,美国研究航空市场的国际预测公司航空专家道格拉斯·罗伊斯说:“中国希望在商用飞机领域追赶欧洲、美国,这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他还指出,如果C919能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盟航空安全局的适航认证,将是该项目的“巨大胜利”,也表明“中国的民航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于中国对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南海蕴藏的可燃冰被认为对未来全球能源供应非常关键,而中国这一突破是漫长旅程迈出的第一步。墨西哥经济研究和教育中心能源问题专家胡安·卡洛斯·莫雷诺—布里德则认为,中国对可燃冰试采成功是在能源领域迈出的重大一步,这一突破显示出中国在科技进步领域的巨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