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名称的由来今天的赣州市,包括赣州、南康、瑞金、赣县、于都、兴国、寻乌、龙南、全南、定南、崇义、信丰、上犹、石城、宁都、会昌、大余、安远等十八个县(市)。
由于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据史料记载,赣南在西汉时属豫章郡,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属庐陵郡。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236),在赣南设置了独立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改庐陵南部都尉为南康郡,取南部康宁之寓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又改南康郡为虔州。据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取名虔州的原因是“盖取虔化水为名也”。宋太宗淳化元年(990),从虔州析分出大庾、南康和上犹3县,别置为南安军。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改虔州为赣州。其实,赣州这一名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致包涵了因人名县、因县名水和因水名州三个历史演变过程。一、因人名县《山海经》中有早期赣南的记载,当时的赣南属于“枭阳国”,土著居民为“赣巨人”。“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对此,晋人郭璞认为“赣巨人”,“即枭阳也,音感”。他在《山海经·枭阳国》中进一步注释道:“《海内经》谓之‘赣巨人’。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郡)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郭氏的见解比较合理,不仅指出了赣水因赣巨人而得名的史事,而且从侧面反映了赣县的得名也缘于赣巨人。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古印中,有一方刻有“上赣君之证鉨”五字的古印。对此古印,南昌大学彭适凡教授解读道:“鉨”字,亦作“鉩”,系“玺”的古字,此“上赣君”印玺应为赣江上流之君长印,也就是说,战国时期,楚国势力已扩及赣南,并可能在此设置君长,以加强其统治。由此类推,因为先有“赣巨人”,所以楚在羁縻赣南时设“上赣君”进行统治。之后,又因人名县,西汉设县时命名为“赣”县。
二、因县名水南朝宋人刘澄之提出:“(赣)县东南有章水,西有贡水,县治二水之间,二水合‘赣’字,因以名县焉。”唐人李吉甫延续刘氏的观点,他在《元和郡县图志》中亦提出:“贡水(指贡江)西南自南康县来,章水(指章江)东南自雩都县来,二水至州北合而为一,通谓之赣水(指赣江),因为县名。”另据宋代《章贡志》记载:贡水即东江也,章水即西江也,两水之会为赣水。虽然以上史籍都提出章、贡两二水合流为赣的观点,但需要指出的是,《元和郡县图志》和《章贡志》的记载,存在明显的抵牾之处。《元和郡县图志》认为贡水源自南康、章水源自雩都,这与后人普遍的说法想反。《章贡志》则提出:贡水即东江,东江从雩都县来;章水即西江,西江从南康县来,这与世人普遍的观点一致。同时,宋人也常用“赣川”或者“章贡”来指代虔州。如北宋人赵抃在《郁孤台》诗中说道:“赣川缭左右,庾岭前崎岖。”南宋人陈傅良在《前知抚州赵彦绳知赣州制》中写道:“江右民牧,章贡为重。”两书记载之所以存在抵牾之处,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解释道:“二者名字之差,皆因汉志有湖汉水、彭水之名,而后人强合于章、贡二水,是致相乱。”西汉时,在赣南设置赣县、雩都和南野(又称南埜)3县,隶属豫章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赣(县),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雩都,湖汉水东至彭泽入江,行千九百八十里。”“南野,彭水东入湖汉。”在汉代,章水叫彭水,贡水叫湖汉水,两水合流叫豫章水。这也就说明,章水和贡水的得名是后人为附会“赣”字而命名,同时也反映出因赣水名赣县的说法是错误的。前文提到,晋人郭璞提出“南康(郡)今有赣水,以有此人(指赣巨人),因以名水。”郭氏的观点一语中的,不仅指出了赣县因赣巨人而得名的史事,而且道出了从晋朝开始为附会“赣”字而将水名改为章水、贡水及赣水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其实,北魏人郦道元早就指出刘澄之因赣水名赣县的说法是为谬也,他在《水经注》中提出:“刘氏专以字说水,而不知远失其实矣”。北宋人欧阳忞也不认同因赣水名赣县的观点,他在《舆地广记》一书中考证道:“有赣水,东源出雩都,曰湖汉水;西源出南野,曰彭水,二水皆北流,合于赣县,总为豫章水,北流入大江。后人因‘赣’字以湖汉水为‘贡水’,彭水为‘章水’。而刘澄之遂以为章、贡合流,因以名县,盖失之矣。”章江(西江)发源于崇义聂都山,自大庾东流折北经南康会上犹诸水,至虔州城外龟角尾合贡江,全长259公里。贡江(东江)发源于汀州新乐山,西经瑞金,南过会昌,北会宁都、石城、安远、雩都、兴国、信丰、龙南诸水,至虔州城外龟角尾合章江,全长255公里。虔州城西南高、东北低,章、贡两江由西南向东北夹城而流,在龟角尾汇流成赣江。由此可知,赣县并不是因赣水而得名。反之,因县名水,章江、贡江及赣江的得名则缘于赣县。
三、因水名州据《大明一统志·赣州府》记载,赣州郡名有“章贡”和“贑城”两个别称。“章贡”之名,因二水而名。“贑城”之名,“宋绍兴间,因虔州有小警,意虔字为虎头,或有以兆之,乃改名贑。”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七月丁巳,虔州城发生兵变,军卒齐述杀殿前司统制吴进和江西同统领马晟,据虔州城叛,史称齐述兵变。八月己卯,宋高宗遣鄂州都统制田师中发兵同江西安抚使张澄、殿前司游奕军统制李耕讨伐。九月乙未,宋高宗又遣左翼军统制陈敏进行讨伐。十月,官军对齐述等叛兵讨伐顺利,宋高宗命陈敏为虔州知州。十一月丁巳,李耕攻入虔州城,尽诛叛兵。齐述兵变后,虔州改名为赣州。据《宋史·高宗传》记载:绍兴二十三年(1153)二月辛未,改虔州为赣州。改名的原因,是时人认为“虔”非佳名、“应杀虔之义”,为去其不令之名,“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虔州为赣州。综上所述,早期生活在赣南大地的是赣巨人,因人名县,所以楚在赣南设“上赣君”进行羁縻统治,西汉设县时又命名为赣县。西晋太康三年,在赣南设立南康郡,并因县名水,将豫章水改名为赣水。从南朝到隋唐时期,为进一步附会“赣”字,又将彭水和湖汉水分别改名为章水和贡水。但是,由于这一时期未形成统一的观念,所以时人容易将章、贡二水的名字弄混淆。北宋年间,章、贡二水的称呼固定下来。受此影响,宋人也常用“赣川”或者“章贡”来代指虔州,并成为宋时的习惯用语。南宋初期,虔州动乱频繁,统治者认为应了杀虔之义,为了去其不令之名,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因水名州,改虔州为赣州。之后,赣州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来源:客家风骨